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从3亿年前一直走到了今天的最古老的植物,比恐

来源:亚热带植物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08-2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时期,地球繁荣昌盛,热闹非凡。还有苏铁、苏铁、银杏、水杉……在这些遮天蔽日的大树下,恐龙和独角兽,大象在争夺淀粉质的桫椤;沼泽中,邪恶的蜥

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时期,地球繁荣昌盛,热闹非凡。还有苏铁、苏铁、银杏、水杉……在这些遮天蔽日的大树下,恐龙和独角兽,大象在争夺淀粉质的桫椤;沼泽中,邪恶的蜥蜴张开鲜血的嘴巴,看着树上的始祖鸟……远古动植物相互厮杀,弱小强食,共同演绎一段漫长而复杂的时光在地球上。

历经岁月沧桑,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由于星际影响,地球经历了造山运动,珠穆朗玛峰从海底升起,随后第四纪冰川喷发。这些灾难接二连三,使地球上的动植物灭绝。然而,在极少数地区,由于地理等特殊原因,一些古老的动植物得以幸存。人们称这些幸存的植物为孑遗植物。

孑遗植物中又称蕨类,又称树蕨、蕨树、水尖晶石、刺尖晶石、大关中、龙骨风、七叶树。刺槐的出现大约是在 3 亿年前,比恐龙出现前 1.5 亿年。桤木繁盛于1.6亿至1.3亿年前的地质历史时期。是当时食草恐龙等大型动物的重要食物。植物学家认为,植物科枞树曾在地球生命史上开创了辉煌的恐龙时代。恐龙早在70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。然而,桫椤科的一些成员仍然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些地区。

枞树(Alsophda Spmulosa)是枞树科(Cyatheaceae)枞属(Alsophda Spmulosa)的大型蕨类植物。该科共有9属,约650种。我国有3属20种,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等海拔400~900米的地区。 3属均产于云南,现已知9种。它们主要生长在西双版纳、德宏、文山、红河等地区的热带和亚热带茂密的森林中。

桤木喜温暖湿润气候,常生长于林下、河流及山谷两侧潮湿处。在绿色植物王国中,蕨类植物是高等植物的低等族群,也被称为蕨类植物。在古代,蕨类植物大多是高大的树木。后来,由于各种灾害,大部分都被深埋在地下,变成了煤炭。现今生活在地球上的矮化草本植物,只有少数木本植物在灾难中幸存下来并存活至今。桤木就是这种情况。 桫椤是一种树形蕨类植物,根茎直立,树状。它的高度一般可达 3 罐,并有 1 至 3 米长的巨大叶子。它从树干中伸出,优雅而独特。在南太平洋岛屿的森林中,一些树蕨可以达到20米左右的高度,是世界上最高的蕨类植物。桫椤树干坚硬,花纹美观,可作笔筒和其他艺术品。髓较软,富含淀粉,可提取食用或酿酒,也可剥去新鲜树干的皮食用。髓核还可入药,具有祛风湿、强筋骨、清热止咳等作用,中医称龙骨。

然而,桤木最大的用途在于其科学价值。 3亿多年的生长历史,使桫椤树成为“地球上最古老的树”。由于极其稀有珍贵,被科学界称为研究古生物学和地球演化的“活化石”。保护这一宝贵的“活化石”免于灭绝,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,其科学价值不可估量。在我国,桤木已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,严禁采伐。

恐龙灭绝了,桫椤独自幸存下来。刺槐不开花,不结果,也没有种子。它是如何繁殖的?木本植物通常通过种子或扦插繁殖,而桤木则通过孢子繁殖。桤木叶背有球形孢子囊,孢子在囊内。孢子成熟后会爆裂,然后借助风在森林中飞翔或被流水带走。一旦找到合适的土壤,孢子中的雄性和雌性孢子就会结合,生根发芽,长成独立的新树。就这样,从三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开始,直到今天,新的树木诞生、死亡、重生。

文章来源:《亚热带植物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yrdzwkxzzs.cn/zonghexinwen/2021/0822/488.html



上一篇:青少年不应接种新冠疫苗? 7月“科学”流言榜揭
下一篇:你见过见血封喉吗?这里还有1000多种珍稀热带植

亚热带植物科学投稿 | 亚热带植物科学编辑部| 亚热带植物科学版面费 | 亚热带植物科学论文发表 | 亚热带植物科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亚热带植物科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