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稿件要求: 1、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、购买体验、性能详析等文章。要求稿件论点中立,论述详实,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。文章体裁不限,字数不限。 2、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(*.txt)。如果是文本文件,请注明插图位置。插图应清晰可辨,可保存为*.jpg、*.gif格式。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,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,而将插图另存,并注明插图位置。 3、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,最好压缩后发送。 4、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。例如句号为。而不是.。 5、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(真实姓名、笔名)、详细地址、邮编、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,以便联系。 6、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。 7、我们对有一稿多投、剽窃或抄袭行为者,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、经济责任的权利。 二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。 2、 编译的稿件,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。 3、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,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。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树木中的科学——从红树林谈起(2)

来源:亚热带植物科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3-10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支柱根——木榄的“抬轿众生”。树木生于浅海盐滩,胎生,喜欢略微干旱、空气流通好并伸入内陆的盐滩地,树皮含单宁量可达20%;其标志性栖息环境是

支柱根——木榄的“抬轿众生”。树木生于浅海盐滩,胎生,喜欢略微干旱、空气流通好并伸入内陆的盐滩地,树皮含单宁量可达20%;其标志性栖息环境是秋茄树的灌丛。作为我国的红树林优势物种,木榄材质坚硬、色红,在沿海林带种植,可形成自然稳定的生态景观。为什么它能在盐碱滩涂之地占据一席之地,与其独特的根系密不可分,这就是支柱根。当人的腿脚不能支撑身体时,可借助拐杖甚至手臂辅助用力;当植物的根系不堪承受地上部分时,常长出许多能发挥支持作用的不定根,以一定的角度与主根形成合力。这样的不定根就是支柱根。支柱根接近地面从节上长出,延长后以根的先端伸入土中,然后产生更多的侧根,成为强化植株支撑力量的辅助根系。支柱根在玉米中可明显看到,更可形成热带榕树的独木成林现象,非常壮观。

板状根和膝状根——银叶树的负重卫士。热带海岸红树林的树种之一、梧桐科常绿乔木银叶树,具有抗风、耐涝、耐盐碱的性能;木材坚硬,是制家具和建筑、造船的好材料;树皮熬汁可治血尿症、腹泻和赤痢等。树型优美的银叶树,具深绿色叶面、银白色叶背,更有夏季开出的红花,是热带、亚热带滨海的良好景观树种。银叶树的支柱根是板状不定根,由侧根外向性异常次生生长形成;常辐射状生出,多为3~5条,并且最为负重的一侧最发达,真可谓越压越强。板状根是支撑树木、特别是高大乔木的“负重卫士”。

红树类植物要在恶劣环境中博得生存机会,必须身怀绝技,而且要“多才多艺”。银叶树和木榄都发出了这样的挑战——根条先扬后抑,向上伸出地面后转而重新入泥,甚至反复多次,于是一个个经折弯形成的树根片段,像行单膝跪地礼的勇士,隐约可以想象出巨大躯干顶端仰视天空的脸。这样的根就叫膝状根(膝根)。

笋状根——无瓣海桑的呼吸器官。用根呼吸?没有弄错吧?还真没有!红树、水龙和落羽松等植物生长在沼泽或海岸低凹地,它们的一部分根向上生长并露出地面,成为呼吸根。我所漫步的淇澳岛、担杆岛上有一种海桑科植物无瓣海桑,就展现了壮观的呼吸根。呼吸根就像体外的“肺”,其外有“鼻孔”(呼吸孔),内部拥有相当发达的通气结构。在土壤缺气的不良条件下,呼吸根作为通气、贮气和换气器官,是维持植物正常生活的奇妙武器。

仅就根来讲,植物应对多样化环境的策略和结构就不胜枚举。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情形外,常春藤、凌霄等植物细长柔软、顶端扁平而形成吸盘的攀援根,兰科、天南星科植物由多层厚壁死细胞组成的、从木本植物树皮缝隙内吸收水分的附生根,等等,都彰显了灵活多变、顽强不屈的竞争生存本领!还别说茎、叶、花、果等其他方面与环境协同演化的情景。暖心地说:不容易啊,我的树!我们怎能忍心破坏或干扰每一种、每一棵树木的生存繁殖机会!

  保护树木,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

之前谈了树木的一些奥秘,或许有人会问:知道这些有什么用?这个问题,很难用一句两句话来回答。简单地说,研究树木的奥秘,不仅仅是出于我们的好奇心,我们也从树木的生存之道中受到了很多科学启发——比如在盐碱土地的治理中,就有很多技术借鉴了红树林抗盐碱的方法。而更重要的是,只有更好地了解树木,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保护树木——作为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,树木与其他生物形成的和谐共同体是地球成为宜居星球的最大奥秘,更值得关注与研究。

从双肩背包中取出面包和矿泉水,我坐到一块大石头上享用“野餐”,石头上的一块块“彩绘”吸引了我。这样的生命类型存在于一些大树和岩石上,叫作地衣。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生物的结合体,其中大量真菌形成了许多小空间为藻类植物提供了生息场所。藻类也投桃报李,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营养并与真菌同享,过着互利互惠的生活。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使之能够繁衍于荒凉、恶劣的环境中,而其背后不仅有岩石作为靠山,也有树干、树枝敞开的胸怀!

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郊外的森林里,高大的桦木树上栖息着灰色的地衣,颜色相似的桦尺蛾在此停息,很难被鸟类发现,于是格外繁盛。然而,工业化的副作用使烟尘污染、破坏了地衣层,黑色的树干更多暴露,浅色桦尺蛾因体色与之形成耀眼的对比,被鸟类天敌发现当作“饕餮大餐”,使原本罕见的黑色类型形成了优势群体。这就是“工业黑化”——达尔文用于解释自然选择学说的最重要案例之一。如今,这样的植物环境污染及相应的生物类群演变不仅成为植物学、生态学,也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,是环境生态指标考量中的重要一环。

文章来源:《亚热带植物科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yrdzwkx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310/532.html



上一篇:广东肇庆宝锭山有10多株桫椤,植物活化石成孩子
下一篇:种大丽花的准备工作,温带和亚热带地区盆栽养

亚热带植物科学投稿 | 亚热带植物科学编辑部| 亚热带植物科学版面费 | 亚热带植物科学论文发表 | 亚热带植物科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亚热带植物科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